进口酒在行业增长压力下,更应该注意渠道建设:认真运作存量市场,寻找突破口;发展跨界客户,探索增量市场;以多种形态争取社会资源。
中秋临近,小编陆续接到很多进口酒商的电话,一是吐槽,二是询问,三是探讨。“吐槽”今年生意怎么这么难做;“询问”今年葡萄酒整体行业态势;“探讨”在压力之下,进口酒要怎么做渠道运营!难虽难矣,但有些进口酒运营的手法还是让人眼前一亮。
发展“跨界”客户,探索“增量”市场
进口酒传统渠道主要包括商超、专卖店、部分餐饮和团购,但现在一方面消费复苏还需要时间,另一方面行业“内卷”厉害。传统渠道是葡萄酒的存量市场,尤其是在发达的主销区市场,而跨界做得是增量市场,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,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!
山东济南百盛糖酒总经理季春生总经理最近就很快乐,他介绍说,今年公司在整合葡萄酒板块业务,发展了五家业外资本,成立联合公司。以百盛糖酒为主体,以五家客户为子公司,涵盖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辽宁、浙江、江西六个省。联合公司的进口酒的月拿货量在一千箱上下,自己每个月都会在法国下单一个小柜,这比起原来自己一家销售要好很多,而且在供应链上也能够拿到更多优惠。季总介绍说,总公司负责品牌、进口和服务,联合公司则利用手中的社会资源,去进行招商和分销,效果显著!
对于跨界的理解,很多时候都太狭隘了,因为所站的角度和所处的维度不同!虽然葡萄酒近些年处在低谷期,但是,行业前景还是被看好,尤其是一些业外客户。对于葡萄酒业外资本和资源平台来说,作为他们拓展业务板块的重要一环,进口酒为他们提供了商业机会!而这些跨界资本和资源平台,具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和团购资源。只要运营得当,完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增量突破!
“存量市场”竞争,也“藏着”很多技巧
现在很多人认为进口酒的传统销售渠道已经没落,压价、返利、折扣、促销等,都成为经销商与进口酒运营商之间扯皮的内容,运营商卖得越多,利润也就越薄!真是这样吗?
珠海拱驰商贸总经理张辉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,她介绍说,其实,在传统渠道运作中,有很多技巧。比如在餐饮,可以发展“部长”(服务员领班)成为“业务经理”,利用他们手中丰富的人脉资源(主要是订房和订餐客户),通过团购大量走货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“销售冠军”就是一个餐厅的“部长”,半年销售额将近100万,而这样的“业务员”公司有20多个,带来400万的销售业绩!
此外,张辉还介绍说,夜场的“领班”、小区的“群主”、商超的“理货员”,这些人都可以发展成为“兼职业务经理”,其实说白了,就是在不影响他们本职工作前提下,给予他们高提成回报,从而达到刺激销量的目的。
所以说,传统酒水销售渠道固然竞争激烈,但是,通过多元的社会资源,同样能够找到竞争中的“蓝海”!当然,你可以把这也当做一种跨界,但它的价值和意义,在于长期稳定高利润回报的合作,更多像一种酒商的形态。
支持酒商开连锁体验店,“套牢”客户
进口酒的专卖连锁渠道,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对于进口酒的连锁专卖模式未来的前景如何,其实用三个问题来回答即可。资本够不够厚,能否让利润支撑运营?渠道够不够广,能否支撑起庞大的销量?资源够不够多,能否真正实现连锁化的真正价值?
对此,玩味营销总经理赵伟良认为,进口酒连锁模式的运作,的确存在很多问题。这里面有两种形态,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模式。一种形态是效仿白酒和饮料强势品牌,对于烟酒店、便利店、士多店、社区店的开发。但无论是白酒还是饮料,他们这么做的核心在于强大的品牌张力和并不排他的产品结构,而进口酒当前阶段还不具有这样的基因,即使强推,失败的可能更大。另一种就是专卖形态的连锁,是运营商对于经销商分销的一种体现,或者说是对其形态的把控。做得好的经销商,支持其开专卖店,这其实是合作的升级,也非常考量经销商的资本实力。
把经销商发展成为连锁专卖客户,这在精酿圈子里很常见,其根源在于消费场景的营造和消费体验,并且终端能支撑销量。而进口酒属于轻资产运营,经销商往往不太愿意接受这种做法。对此,福建泉州的林永生(化名)认为,连锁专卖其实改一个名字即可,比如叫做“体验店”、“生活馆”等,对于产品不必苛求专卖,做到某一个品类里面的专卖即可。关键是还要结合线上,变现一些配送仓储职能,这样更容易说服经销商加入进来。自己公司在泉州有个APP,每天的下单量不少于150单,比较活跃,全城配送是个问题。后来跟几个经销商谈下来,共同出资做成这个APP的线下体验馆,葡萄酒品类只有自己一个供货商,不但解决了配送难题,而且销量也直线上升,关键跟这些经销商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。来源:葡萄酒研究